「寶林茶室」凶手是細菌、毒素或下毒?陳志金:這點最有可能
黃邦平/核稿編輯
〔即時新聞/綜合報導〕台北市信義區「寶林茶室」爆發疑似食物中毒案,累計已8人就醫,其中2人不治。奇美醫院醫師陳志金在臉書談及此案中不幸過世的66歲男子症狀,從細菌、毒素、下毒等方面分析,他認為,人為下毒仍無法完全排除,但是「順序是排比較後面的」,目前看來,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的「米酵菌酸」最有可能。
他在臉書粉絲專頁「Icu醫生陳志金」發文表示,「寶林事件」中,66歲男性患者19日用餐,27日11時35分不治,「使用葉克膜、三線升壓劑、血液透析都已裝上,血液開始變很酸,即使進行血液透析,鉀離子濃度仍持續攀升……突然惡化、猛爆性肝腎衰竭、3天內死亡。死者女兒說『父親吃完就開始有症狀』」。
常見細菌、諾羅病毒、微生物感染可排除
陳志金分析,首先從「細菌」說起,看起來不是食物中毒常見的細菌(腸炎弧菌、沙門氏桿菌、病原性大腸桿菌、金黃色葡萄球菌、仙人掌桿菌、霍亂弧菌)造成,因為各醫院要培養出細菌不困難,即使沒有培養出來,使用廣效性抗生素一般都能治療,常見的病毒,例如諾羅病毒也不難診斷,因此都可以排除。
他說,因為吃完就開始有症狀,基本上也比較可以排除微生物感染,「因為微生物進入體內、增生、到出現症狀,是需要時間的」。
其次是「毒素」,陳志金依據患者症狀分析認為,應該不是某些專家猜測的「炒飯症候群」,因為炒飯症候群的「仙人掌桿菌毒素」不常造成猛爆性肝腎衰竭。他認為,也不是「肉毒桿菌毒素」中毒,因為沒有眼皮無力、肢體無力、呼吸無力等典型症狀。猛爆性肝腎衰竭、血壓低等症狀,也不是肉毒桿菌毒素中毒的典型症狀。
其他毒素?陳志金:米酵菌酸很有可能
陳志金提到,「米酵菌酸」這個是很有可能,會造成多重器官衰竭。雖然致病菌Burkholderia gladioli是可以培養出來的,但因為快炒把細菌殺死了,但是毒素耐高溫,沒有被破壞,所以醫院可能就沒辦法培養出細菌,要靠驗毒素來證實。
陳志金指出,至於其他毒素像菇類毒素,例如死帽蕈(Death Cap Mushroom)又名毒鵝膏(Amanita phalloides),不過「症狀不像」。他說,「人為下毒」雖然仍無法完全排除,但是「順序是排比較後面」,如千面人事件的「氰化物」,惡化速度要更快才是。
他也說:「到底是什麼毒素,要考慮的太多了。」